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

談談獲選為 【鋼彈動起來】 【Gundam Global Challenge】技術會員

2015年6月開始在深坑電子公司服務前,早已遺忘鋼彈動起來投稿一事。

https://looka330.blogspot.com/2020/12/gundam-global-challenge.html

事實上,連投稿完成的確認信都被Gmail視為垃圾信,對此事的印象自然不太深刻。

當年九月某一天,公司電腦螢幕狂出雜訊、電話亂響擾亂了手上的工作...

拾起平板收信,收收到一封標題為 #$^...Congratulations...$%*...的信,邊狐疑著它為什麼沒被歸類為垃圾信邊點開,閱讀之後頭皮一陣發麻:

我被選為 Gundam Global Challenge的Member(GGC Member),問我十月底能不能到日本領獎,獎金五十萬円、來回住宿費用全免。

當然去啊,身體忙著填價單,腦子卻已經想到去日本工作...

有關徵選,【日本網】有更多的介紹:

https://www.nippon.com/hk/behind/l00137/?cx_recs_click=true

這個案子的緣起,不外乎是社群媒體還不發達的當年,造訪18公尺靜態立像的人次已超乎預期。



於是乎開始回頭思考在立像製作期間,很多廠商問到能不能讓它動起來?如果動起來,會有多少人來看?

當時日本政府正在獎勵補助「什麼是日本的獨特文化、且能招來外國人士到訪」相關項目,讓鋼彈動起來便成功獲得補助。

要讓巨大機器人動起來並非開玩笑,牽扯到的學科眾多,在官方把握度有限的狀況下,【鋼彈全球挑戰賽】應運而生。

得獎的成員有四位,我是唯一非日籍人士,四個技術提案大致如下:

1、讓初鋼與死對頭薩克做相撲式纏鬥:表面看似兩個人形機器人做相撲纏鬥,實際內部是結合在一起的四足機械,藉此降低平衡難度。

2、讓初鋼走得更帥氣:用我的理論,人形機器人就不再需要屈膝行走,還原其動態英姿。

3、有機關的舞台:初鋼足底有連結孔洞,當腳與地面接觸時,地下的結合件透過油壓升起,讓機器人與地面牢牢結合,也是藉此降低平衡難度。

4、模擬軟體:這位會員是東京大學教授,提出一套具有物理引擎的模擬軟體,事先模擬不同設計的動態行為、或失效預測。

為了安全考量,我們四位的提案都沒被用上,原本打算基於第一次獲選技術再深化的二階段徵選,也因此無法選出可用提案與會員,可以說是名存實亡。

如果當時沒被現任太太強逼投稿,按照自己的意願投第二階段就不會有任何結果。

所以,機會真的是給準備好的人、你怎麼知道自己擁有的不是別人想要的?、不壓榨一下怎麼知道極限在哪裡?

這是在我說「時間花在哪裡,成就就在哪裡」之後的下一個深刻體會

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

堅持:機器人的各種仿生與仿生之後...

1、如果不知道怎麼做,那就抄天上老闆的作品!

2、機器人表現始終要超越生物才有其應用價值!

這都是我使用多年的方法與追求的目標。

我做的仿生多半是行為的仿生,每一種生物機構、每一種行為都有其生存優勢:

常提到的人類雙足移動就有續航力優勢等等。

剛入職的時候人形機器人已經準備量產,被交代的任務是其他型式機器人。

以當時的時空背景能想到的不外乎是六足機器人,我負責人形改拼裝成六足所需要的零件設計。

因為我屬前期設計,後期開模生產什麼的與我關係不深,自然很快就完成設計。

身為韌體部門裡面不會寫程式的機構設計師,閒來無事當然是就吵吵那些認真寫程式的同事啦。

「欸,我說我們缺兩隻腳的機器蜘蛛,走起來能不能別像其他廠家那般緩慢緩慢?」

「???」

「我是說,蜘蛛跑起來很快對吧?我們能不能像真實蜘蛛一樣,把所有腳縮起來、快速地擺盪?」

同事聽完,接連幾天都可憐的死盯著動物頻道...

完成之後:

「欸,機器人翻倒之後,沒必要再耗時費力爬起來吧?!」

「???」

「我是說,機器人翻倒之後就直接用另一面運作,這樣不是有效率多了嗎?」

「...................」

感謝大神同事,然後我們就有了這樣的東西:



類似這樣,同事們被騷擾久了,自然就落得:要幹嘛你自己來,別來吵我的下場XDD

意外不意外開啟中年大叔學寫程式的下一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