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有效的保健不外乎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、以及適量的運動
一旦發生病痛或傷害而需要醫療行為介入,往往是最不得已的選擇
因為病痛發生時,只能針對最要緊的病症進行治療,相較之下,藥物副作用的危害就相對輕微了
而手術常常只是把身體修復到堪用、能活,但不能百分之百恢復原本機能或構造
以下是近期較為值得注意、較新發現的藥物副作用(一種藥物儘管有數年的活體試驗,仍不足以找出所有副作用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治療骨質疏鬆藥物會導致骨折,也就是用藥後,骨鬆變成骨脆 (用藥說明除針對易導致顎骨易骨折,更擬增加髖骨、股骨...等部位)
治療胃食道逆流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(PPI)會導致更嚴重的胃食道逆流,《胃腸病學》,2009;
使用PPI會降低鈣離子吸收率,使髖骨骨折發生率為一般人的2.65倍,《美國醫學會期刊》,2006;
服用PPI者得到肺炎機率為一般人兩倍,《美國醫學會期刊》,2004;
受到致命性"困難腸梭菌"感染機率為一般人三倍,《美國醫學會期 刊》,2005
諾美婷會導致心血管疾病(已撤照)
威而鋼會導致勃起(噢~耶!)
消炎藥有時會導致病症的惡化或延長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7914
另外,為了防止細菌感染的抗生素,2008年已經出現能抵抗第三線(最後一道防線)用藥的細菌
最近還發現不同種的細菌間也能互換DNA,亦即大腸桿菌(人人體內都有的菌)也有機會拿到第三線抗藥性基因,此意味著人與人接觸都有可能致病,第三線抗生素都治不好的病
有趣的是:在健康人體內,能抵抗第三線抗生素的細菌常常不會引發病症,與宿主共生才是細菌的本意
但加入高濃度抗生素到體內,細菌遇強則強,最後兩敗俱傷,所以抗生素多半針對老人、小孩、抵抗力較弱的病人才給,除了"對症下藥",也避免細菌的抗藥性越來越強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沒有一種藥能讓人得到真正的救贖,最重要的是平時怎麼對(虐)待身體
另外,我討厭中藥(或稱不含西藥)不傷身的說法,飲水過多過快都會水中毒了
也不喜歡醫師呼籲民眾不要隨便吃來路不明的中藥而延誤就醫,來路不明的不一定是中藥
醫師開藥是不得已的抉擇,如醫師診斷不需吃藥,別因為掛號、看診費用再多要求幾包藥"才划算"
除了無形的專業也要付費外,沒必要的用藥除了傷害自己、也拖垮健保,健保被拖垮而上漲的保費還是加諸在自己身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