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著記憶來到淡水,打算尋找記憶中的味道:佘家孔雀蛤。
誰知,老街上的這類餐廳已不見蹤影,取而代之的是連鎖速食店、王X連鎖西餐廳。
雖然這對附近居民是種方便,但既然是老街,不就該有些特色餐廳嗎?
遠道而來,我並不期待便利商店似的餐廳、也不希罕SOP的禮節,只求還我台灣特色...
雖然這些企業釋出的大量職缺,短期內能降低失業率。
但台灣真正缺的是外來財源,這些促進國內消費的,不過就像是攪動一缸死水,僅能稍微延遲些魚群的死亡時間罷了。
我認為能吸引外來財源的,除了外國人覺得新鮮的夜市文化、特色餐廳之外,
還有水果,台灣的地理位置與環境,讓許多水果奇蹟只發生在台灣,
觀光也是一大來源,少有這麼小的地方,卻存在如此多面向的景觀,可惜政府除宣揚觀光之外,鮮少扶植或建設,國人對公共資源實在也欠愛惜,臭氣熏天的公廁、滿坑滿谷的垃圾,如何能讓外來遊客留下美好的回憶?
挽救經濟數字,絕對不能只期待一兩家科技大(?)廠,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。
外國人來到台灣,真的會想吃這些四處林立的偽西洋料理?何況他們對鞠躬哈腰的專注程度,遠勝於料理本身。
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
步行或跑步時,腳跟觸地與腳掌著地 (作用肌肉) 的不同
不管跑步還是走路,該用腳跟還是腳掌觸地,一直是愛好者爭論不休的問題。
腳跟觸地是人類演化幾百萬年下來的結果、而腳掌觸地是為了跑步效率的考量。
註:這邊說的效率指的是速度上的效率,而非能量消耗觀點的效率。
跑步時,該用哪一種跑法必須考慮當下速度,再搭配零動量點(ZMP, Zero Moment Point)的位置,在此先不談這麼多,畢竟優秀跑者並不會邊跑邊想著物理。
今天要談的,是兩種跑法都有相關肌肉可吸收來自地面的衝擊,我用樂高說明如下:
下圖是樂高組成的簡易模型,模擬人類的腿與足。
綠色橡皮筋代表脛骨前肌,力臂1為其施力的施力臂。
黃色橡皮筋代表腿後肌群,力臂2為其施力的施力臂。
解剖學告訴我們:力臂1的長度約等於力臂2。
當腳跟觸地時,地板給腳跟的反作用力,透過抗力臂1,對踝關節形成一逆時針轉動的力矩(足底屈)
此時脛骨前肌(綠色橡皮筋)做離心收縮(用力方向與動作方向相反)
註:離心收縮:比腕力時,弱的一方做離心收縮
下圖可發現脛骨前肌被拉長,就是藉由脛骨前肌的離心收縮,延長了觸地的作用時間,於是衝力減小
註:衝力=動量的變化量/作用時間
下圖:當腳掌觸地時(因為本模型缺少腳趾關節,所以用腳尖觸地的狀況來近似),地板給腳掌的反作用力,透過抗力臂2,對踝關節形成一順時針轉動的力矩(足背屈)
此時腿後肌群(黃色橡皮筋)做離心收縮。
與前例同,此離心收縮的時間愈長,衝力愈小
討論:
1. 比較抗力臂1(腳跟到踝關節的水平距離)與抗力臂2(腳掌到踝關節的水平距離),可知抗力臂2大於抗力臂1,所以地板給人的反作用力,在腳掌著地的狀況下,有較大的抗力矩,需要更強的力量來吸收衝擊。
2. 另外,為了腳掌著地,上半身重心位置會更靠近前腳(從一些網路影片看來,腳掌觸地時,腳後踢程度較高,其實是上半身位置較靠近前腳),上面幾張圖的姿態雖然較誇張,但也有利於發現腳掌觸地時,上半身會更靠近前腳的上方。
由上述兩點可知,腳掌著地時,小腿必須承受更大的負荷(相較於腳跟觸地時,脛骨前肌所承受的負荷)
所以不少人會發現,跑步時以腳掌著地,小腿的負擔相當大、滑滑步機時,腳掌、小腿容易麻...
跑步時,腳掌著地是因為效率考量,而非安全性。
到底該如何根據速度選擇跑法?說好了不提惱人的ZMP,你會發現在某個速度以下以腳跟觸地、超過那個速度改用腳掌著地,這樣跑起來會超級順的,那就對了!
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
延遲性肌肉痠痛與心跳
舊文曾提到:計算運動中的熱量消耗相當不切實際。因為"運動後"的消耗才真的多、也難以計算。
例如從事20分鐘的高強度心肺活動,在運動後的6~13小時,身體都維持在較高的心跳率,只要稍有活動,心跳很容易就落在最大心跳率的55-60%間,而這正是使用脂肪比例最高的心跳率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1928
另外,阻力訓練造成的遲發性肌肉痠痛也有類似效果
當進行高強度、新型態、或不熟悉的運動後,隔天常會感覺到強烈的肌肉痠痛,這就是延遲性肌肉痠痛
延遲性肌肉痠痛的確切機轉仍不清楚,但根據一些實驗的變因與結果,再對照痛感的出現時間,發生原因大概可以推測如下:
1. 激烈的訓練造成肌肉纖維損傷(尤其Z線)
2. 肌漿網受到破壞,造成鈣質釋出、抑制細胞呼吸,並活化水解蛋白酶與磷酸脂質酶,破壞肌原蛋白
3. 血液中的發炎細胞增加
4. 細胞內的組成物流入血液中,在6~12小時左右引發發炎細胞的聚集,引發後續發炎反應
5. 發炎造成組織水腫與溫度升高,亦活化疼痛受器
6. 此時肌肉的活動會造成局部壓力增加,更刺激被活化的疼痛受器
所以,當延遲性肌肉痠痛出現時,不光是肌肉重建工作需要大幅的能量消耗
PS:調節脂質與蛋白質的代謝必須仰賴碳水化合物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4150&prev=44161&next=-1
因肌漿網破裂而釋出的鈣質,還會造成心跳加速。
另外,發炎反應造成的體溫升高亦能提高代謝速度。
如此便能解釋延遲性肌肉痠痛出現時,即使沒運動都能快速消耗熱量的原因了
高強度心肺活動後的數小時、延遲性肌肉痠痛出現時,身體都在大幅的消耗能量與營養,此時務必將自己視同病人般對待,待肌肉成長後,他們會幫你消耗更多脂肪。
延伸閱讀:事半功倍的訓練原理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4017
例如從事20分鐘的高強度心肺活動,在運動後的6~13小時,身體都維持在較高的心跳率,只要稍有活動,心跳很容易就落在最大心跳率的55-60%間,而這正是使用脂肪比例最高的心跳率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1928
另外,阻力訓練造成的遲發性肌肉痠痛也有類似效果
當進行高強度、新型態、或不熟悉的運動後,隔天常會感覺到強烈的肌肉痠痛,這就是延遲性肌肉痠痛
延遲性肌肉痠痛的確切機轉仍不清楚,但根據一些實驗的變因與結果,再對照痛感的出現時間,發生原因大概可以推測如下:
1. 激烈的訓練造成肌肉纖維損傷(尤其Z線)
2. 肌漿網受到破壞,造成鈣質釋出、抑制細胞呼吸,並活化水解蛋白酶與磷酸脂質酶,破壞肌原蛋白
3. 血液中的發炎細胞增加
4. 細胞內的組成物流入血液中,在6~12小時左右引發發炎細胞的聚集,引發後續發炎反應
5. 發炎造成組織水腫與溫度升高,亦活化疼痛受器
6. 此時肌肉的活動會造成局部壓力增加,更刺激被活化的疼痛受器
所以,當延遲性肌肉痠痛出現時,不光是肌肉重建工作需要大幅的能量消耗
PS:調節脂質與蛋白質的代謝必須仰賴碳水化合物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4150&prev=44161&next=-1
因肌漿網破裂而釋出的鈣質,還會造成心跳加速。
另外,發炎反應造成的體溫升高亦能提高代謝速度。
如此便能解釋延遲性肌肉痠痛出現時,即使沒運動都能快速消耗熱量的原因了
高強度心肺活動後的數小時、延遲性肌肉痠痛出現時,身體都在大幅的消耗能量與營養,此時務必將自己視同病人般對待,待肌肉成長後,他們會幫你消耗更多脂肪。
延伸閱讀:事半功倍的訓練原理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4017
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
這算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
如何區分有氧與無氧運動是我常被問到的問題,兩者的差別在於能量轉換時,有沒有氧參予反應。
人體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為ATP,全身可直接動用的ATP僅能供應大約1.26秒的劇烈收縮,
接下來就是靠著各種來源(磷酸肌酸、醣類、脂肪、蛋白質)與不同轉換方式(無氧路徑、有氧路徑)來持續供能
人一旦開始運動,各種反應幾乎同時開始,只是啟動所需的時間長度不同:
1. 首先動用的是是磷酸肌酸系統。能快速動員、瞬間釋出大量ATP的特性,讓人可從事高爆發力(力與速度的乘積)的活動,不過存量大約在15秒內即耗盡(再回填僅需數十秒,但需暫停動作休息)。
2. 接著是無氧醣酵解。供應來源為醣類,反應不需氧的參與,生成物包含乳酸與熱,存量可供應大約3分鐘。
3. 接下來就是有氧醣酵解。供應來源仍為醣類,但反應有氧的參與,雖然啟動時間較久,但生成的ATP數量為無氧醣酵解的19倍,維持時間大約20分鐘。
4. 最後是脂肪酸氧化。供應來源為脂肪,反應有氧的參與,但因脂肪酸轉化速度太慢,所以此時若運動強度太高,脂肪的利用效率便會下降,醣類比例會增加,若醣源不足,即容易流失蛋白質。
由上述觀之:
1. 運動屬於有氧還是無氧應以運動的長度與強度來區分,相同的運動若維持大約三分鐘即停,那麼大概就是無氧運動,如果維持超過20分鐘,那就是有氧運動。
2. 過去常提到運動必須根據目標來選擇內容,如果你的阻力訓練一組(set)能超過15秒,那大概只能算是無氧運動,讓長度能落到無氧區間的強度,大概很難刺激肌肉生長。當然,你不能選擇一個很小的阻力,只是反覆操作到15秒即停,而是必須選擇一個足夠的阻力讓你很難反覆超過15秒。
3. 如果你的目標是增肌減脂,那麼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會令你出現反效果、重訓完的心肺訓練就應該降低強度
說完整個能量利用的觀點,希望明白的不只是專有名詞,而是更能針對目標慎選運動方式。
若想事半功倍,不妨參考這篇總集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4161&next=44150&l=f&fid=7
人體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為ATP,全身可直接動用的ATP僅能供應大約1.26秒的劇烈收縮,
接下來就是靠著各種來源(磷酸肌酸、醣類、脂肪、蛋白質)與不同轉換方式(無氧路徑、有氧路徑)來持續供能
人一旦開始運動,各種反應幾乎同時開始,只是啟動所需的時間長度不同:
1. 首先動用的是是磷酸肌酸系統。能快速動員、瞬間釋出大量ATP的特性,讓人可從事高爆發力(力與速度的乘積)的活動,不過存量大約在15秒內即耗盡(再回填僅需數十秒,但需暫停動作休息)。
2. 接著是無氧醣酵解。供應來源為醣類,反應不需氧的參與,生成物包含乳酸與熱,存量可供應大約3分鐘。
3. 接下來就是有氧醣酵解。供應來源仍為醣類,但反應有氧的參與,雖然啟動時間較久,但生成的ATP數量為無氧醣酵解的19倍,維持時間大約20分鐘。
4. 最後是脂肪酸氧化。供應來源為脂肪,反應有氧的參與,但因脂肪酸轉化速度太慢,所以此時若運動強度太高,脂肪的利用效率便會下降,醣類比例會增加,若醣源不足,即容易流失蛋白質。
由上述觀之:
1. 運動屬於有氧還是無氧應以運動的長度與強度來區分,相同的運動若維持大約三分鐘即停,那麼大概就是無氧運動,如果維持超過20分鐘,那就是有氧運動。
2. 過去常提到運動必須根據目標來選擇內容,如果你的阻力訓練一組(set)能超過15秒,那大概只能算是無氧運動,讓長度能落到無氧區間的強度,大概很難刺激肌肉生長。當然,你不能選擇一個很小的阻力,只是反覆操作到15秒即停,而是必須選擇一個足夠的阻力讓你很難反覆超過15秒。
3. 如果你的目標是增肌減脂,那麼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會令你出現反效果、重訓完的心肺訓練就應該降低強度
說完整個能量利用的觀點,希望明白的不只是專有名詞,而是更能針對目標慎選運動方式。
若想事半功倍,不妨參考這篇總集: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4161&next=44150&l=f&fid=7
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
開始你的運動計畫前,我有一些效率上的建議、以及安全性的提醒
許多人因減肥而運動,雖然成功減重的方式有很多種,但能兼顧健康的並不多(事實上,健康減重的方法也最快,所以請聽我說完)
很多肥胖體質與慢性病被胡亂歸因於遺傳,事實上家庭的習慣才是真兇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2263&prev=22891&l=f&fid=7
有關外遺傳的研究也告訴我們,後天環境對身體的影響程度高過先天因素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3597&sc=1
為免過度飲食,可以根據一些自我感受來評估飲食的份量是否超過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3852&prev=43935&next=43617&l=f&fid=7
運動後的身體等同病人,營養均衡很重要!如果你打算
1. 節食:
那麼你注定會減重失敗!因為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318&prev=42388&next=42211&l=f&fid=7
2. 進行拒絕碳水化合物的高蛋白飲食法:
那麼我要告訴你:率先提出此法的阿金博士已經死於此法的後果(酮化酸中毒),而且死前早已復胖
事實上,脂肪的代謝與碳水化合物脫離不了關係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4150&next=44055&l=f&fid=7
3. 不吃油脂:
其實不吃油脂反而容易胖,因為油脂能減緩血糖上升的速度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639&prev=42666&next=42614&l=f&fid=7
血糖急遽的上升下降比油脂更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9603&prev=39756&next=39270&l=f&fid=7
4. 以代糖(阿斯巴甜...等)取代一般的糖:
如果因此而大啖零卡食品,那麼注定要減重失敗,因為肥胖不只與熱量有關,也與血糖的升降速度有關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666&prev=42723&next=42639&l=f&fid=7 & 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723&prev=42850&next=42666&l=f&fid=7
5. 拒吃零時:
飢餓時的一點小吃,其實有助於避免肥胖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614&prev=42639&l=f&fid=7
6. 不敢吃蛋黃:
蛋黃導致膽固醇過高的說法早已是過時的迷思,蛋黃甚至能協助降低膽固醇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0861&prev=40882&next=40720&l=f&fid=7
7. 不吃早餐:
不吃早餐、吃錯早餐,都要小心膽結石!急性膽結石的疼痛指數甚至高過分娩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6319&prev=36939&next=36274&l=f&fid=7
另外,還要擔心大腦因缺乏營養而損壞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6274&prev=36319&next=36111&l=f&fid=7
8. 企圖以大量的牛奶補充鈣質:
牛奶喝越多的國家,亦是髖骨骨折發生率最高的國家,其實喝奶並不補鈣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6939&next=36319&l=f&fid=7
因為女性荷爾蒙的保護,女生的健康狀況常優於同齡的男性,因此女生常忽略運動的重要性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5469&prev=35773&next=35272&l=f&fid=7
橘皮組織是脂肪的不規則排列,按摩、推拿只會令脂肪暫時改變位置,但無法消除,唯有運動搭配飲食與作息才是根本解決之道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1852&prev=32905&next=31817&l=f&fid=7
而且運動+學習有助於腦內的海馬迴增生新細胞(海馬迴乃學習與記憶的中樞)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3044&prev=33666&next=32905&l=f&fid=7
脂肪有兩種,一種是棕色脂肪,主要用以產熱;另一種是白色脂肪,主要用以囤積能量與緩衝。成年人的棕色脂肪數量很少(新生兒最多),所以冬天不是囤積脂肪的藉口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193&prev=6542&next=2518&l=f&fid=7
如果運動是為了減肥,那你要知道運動不一定會瘦,有的運動類型甚至會導致肥胖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1928&prev=42161&next=41900&l=f&fid=7
有些甚至會致命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8619&prev=28653&l=f&fid=7
所以,有運動習慣的人猝死並不奇怪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1724&prev=31817&next=31689&l=f&fid=7
運動根據其目的分為兩種,一種是競賽、另一種是塑身
競賽是希望以最少的能量完成最多的事;而塑身是希望以最多的能量完成最少的事
身體一旦重複幾次類似的動作,就很容易就進入節能模式,進入節能模式就很難持續減重了,所以我說減肥是一門詐術,內容最好多變些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1107&next=40882&l=f&fid=7
運動後該不該吃?吃的時機也是一門詐術!我建議運動後30分鐘再來評估是否真的飢餓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1140&prev=41175&l=f&fid=7
飲食與運動搭配得宜,是有可能創造出不易胖的體質(適合較進階者)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2974&prev=23044&next=22891&l=f&fid=7
不論男女,我都建議要從事阻力訓練(重量訓練),因為肌肉就像冗員,即使不事生產,依然消耗資源(能量),而肌肉與骨質一樣,每天都在流失
唯一能幫助減緩骨質流失的是阻力訓練,有效鍛鍊肌肉的也是阻力訓練,阻力訓練就是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8653&prev=30001&next=28619&l=f&fid=7
你可計畫表裡,可能會有慢跑、也可能會跳類似鄭多燕的健美操,若沒有強壯的肌肉保護,即使體重沒有超重,同樣都是在折磨膝關節,依過去教練工作的觀察,不論老少,大約連跑兩個月就會掛骨科了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5430&prev=15491&next=15325&l=f&fid=7
從事帶有衝擊的運動,尤其團體競賽(籃球、排球、橄欖球...等),不得不認識肌肉的挫傷與拉傷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0001&prev=30206&next=28653&l=f&fid=7
更何況跑步的傷害不一定來自衝擊,也有可能是不正常的扭轉,如果打算跑操場,一定要注意髕骨脫位、半脫位、或外翻這類運動傷害,避免永遠單方向的繞圈跑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1689&prev=31724&next=31265&l=f&fid=7
當肌肉挫傷、拉傷,或甚至肌腱發炎,除非徵得醫師的同意,否則應避免濫用消炎藥,隨意消炎會讓病程拖更長、更不容易好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7914&prev=37960&next=37599&l=f&fid=7
有關膝關節周邊的肌肉鍛鍊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5491&next=15430&l=f&fid=7
如果認為單車運動、滑步機這類低衝擊 (高衝擊是指運動中有段時間兩腳同時離地) 運動並不傷膝而大幅增加訓練量、或是不必進行阻力訓練,那麼傷害依然會纏上你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4600&prev=35218&l=f&fid=7
不用擔心,阻力訓練不會令妳成為金剛芭比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3331&prev=43382&next=43282&l=f&fid=7
而且還有可能讓罩杯升級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5506&prev=15581&l=f&fid=7
更不會讓心室縮小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896&prev=43202&next=42883&l=f&fid=7
能協助預防椎間盤凸出或腰椎滑脫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0601&prev=40640&next=40432&l=f&fid=7
而且還能解決便秘的問題(造成便祕的原因有三:食物的攝取份量不足、纖維質攝取不足、腹腔壓力不足)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7135&prev=37353&l=f&fid=7
所以腹肌的重要性絕對不只是好看而已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8699&next=18349&l=f&fid=7
缺乏阻力訓練正是我見過女生訓練成效不彰的原因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421&prev=2482&l=f&fid=7
接觸阻力訓練時,我們常會聽到"肌力(力矩)"、"肌耐力"、與"爆發力(功率)",如果不明白其意義可參考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388&next=42318&l=f&fid=7
從事阻力訓練時,盡可能在向心收縮(動作方向與肌肉收縮力方向一致)時吐氣,離心收縮(動作方向與肌肉收縮力的方向相反)時吸氣,以比腕力為例,力氣較大者進行向心收縮,較弱者進行離心收縮,不然會有潛在的危險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5860&prev=36111&next=35773&l=f&fid=7
排除特殊的訓練項目與目的,阻力訓練的動作求慢不求快,通常慢的效果較佳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9756&prev=40432&next=39603&l=f&fid=7
對於增肌,槓啞鈴等free way的器材並不一定成效較好,free way的用途在訓練左右兩側肌肉的協調、穩定...等,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9137&next=38712&l=f&fid=7
每次都做大活動幅度的阻力訓練效果並不一定好,小活動幅度、高阻力的訓練也非常重要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7599&prev=37914&next=37416&l=f&fid=7
大部分的情況下我並不建議以護具來預防關節受傷,因為護具會讓關節成為溫室的花朵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7353&prev=37389&next=37135&l=f&fid=7
運動減肥的訓練量並不需要多,何必弄壞關節求瘦身?更何況練多並不會換來瘦多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4390&next=34241&l=f&fid=7
阻力訓練能增肌,但也有可能導致肌肉流失,因此,休息與訓練同等重要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4017&prev=24209&next=23044&l=f&fid=7
阻力訓練的目的在造成肌肉纖維的撕裂傷,受傷後才能啟動其修復的機制,每次的修復都會比上次更強壯一點,此時肌肉會與免疫系統爭用蛋白質,結果便是時常感冒
如果不幸感冒了,請注意相關的營養補充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8349&prev=18699&next=18038&l=f&fid=7
不過,光做阻力訓練會讓協調性變差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1817&prev=31852&next=31724&l=f&fid=7
雖然阻力訓練導致協調性變差原本是一種保護關節的安全機制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5272&prev=35469&next=35218&l=f&fid=7
所以還需要一些有關心肺適能、柔軟度之類的運動
如果膽固醇太高,多吃富含高密度膽固醇(HDL)的食物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,事實上還有可能導致脂肪肝、肝硬化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1900&prev=41928&next=41879&l=f&fid=7
以下簡述高密度與低密度膽固醇的作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4055&prev=44150&next=43935&l=f&fid=7
所以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,但血壓偏低也不奇怪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861&prev=42883&next=42850&l=f&fid=7
解決之道還是均衡飲食、規律的作息、以及適度的運動,不過,阻力訓練並無法協助降低膽固醇,只有心肺有氧訓練才能真正有效,詳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1879&prev=41900&next=41214&l=f&fid=7
從事心肺訓練,難免會計算到心跳率,每個人的最大心跳率地以這樣計算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5581&prev=15984&next=15506&l=f&fid=7
並且最好根據運動目的找出目標心跳率,成效才會顯著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5984&prev=16879&next=15581&l=f&fid=7
如果沒有心跳錶,可依簡單的自我評量評估當下的心跳率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9456&prev=19528&next=19401&l=f&fid=7
如果患有二尖瓣脫垂且醫師評估仍可運動、或需要運動,其注意事項如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482&prev=2518&next=2421&l=f&fid=7
許多慢性病需要適度的運動與飲食的控制,畢竟醫療的作法作法常是挖東牆補西牆,除非必要,盡量別隨意動用到最後的防線,以下列舉幾種藥物近期被發現的重大不良副作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2850&prev=42861&next=42723&l=f&fid=7
患有高血壓者,運動須注意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11942&prev=12917&next=6542&l=f&fid=7
而糖尿病患者,胰島素該如何配合運動施打,以及運動注意事項如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2518&prev=3193&next=2482&l=f&fid=7
或許你聽過間歇訓練,這是一種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肝醣的訓練法,除了選手用來訓練之外,此法還常被用在快速消耗能量、帶起運動後幾乎半天的代謝速度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1215&next=31198&l=f&fid=7
如果懶得規劃其內容,又考慮到減肥的運動需要點變化,不妨用些有趣的事情來協助規劃強度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43508&prev=43597&next=43382&l=f&fid=7
以上這麼多,表達的不外乎只有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、健康的作息才能健康快速的減重
一周內的運動最好包含心肺適能、柔軟度與肌力的訓練
心肺適能部分,我自己會選一兩個早上於餐前從事間歇訓練,帶起整天的代謝速度
肌力的部分,一周也會選個一兩天做
柔軟度的訓練放在每回的運動之後
一周只要3-4次運動,每次30分鐘就很足夠了!
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
禁食碳水化合物減肥對生命的危害之處
常聽聞有人靠禁食碳水化合物減肥,我常說:
"成功減脂的方法有很多種,但能兼顧健康的就只有那麼一條路",以下簡述碳水化合物功用:
1.高強度活動下的能量來源
2.神經系統的"唯一"能量來源
3.調節脂質與蛋白質的代謝
運動後6-12小時內,發炎或破損的肌肉開始修復,會使肝醣合成速率下降或停止。
12-24小時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吞食碎片,其運作需要大量血糖供應。
若缺乏碳化合物,光靠脂肪轉化能量,長期易導致酮症酸中毒,這也是曾經倡導禁食碳水化合物,光靠蛋白質維生的阿金博士主要死亡原因。
睡眠時的腦部運作並不輸清醒時,工作內容不同而已,有能量才能正常工作,若晚餐缺乏碳水化合物,常導致短期記憶的衰退等。
所以能不能任何一餐少去碳水化合物、甚至禁食碳水化合物是好是壞,這樣看來已經很明顯了。
均衡飲食必須落實在每一餐。
"成功減脂的方法有很多種,但能兼顧健康的就只有那麼一條路",以下簡述碳水化合物功用:
1.高強度活動下的能量來源
2.神經系統的"唯一"能量來源
3.調節脂質與蛋白質的代謝
運動後6-12小時內,發炎或破損的肌肉開始修復,會使肝醣合成速率下降或停止。
12-24小時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吞食碎片,其運作需要大量血糖供應。
若缺乏碳化合物,光靠脂肪轉化能量,長期易導致酮症酸中毒,這也是曾經倡導禁食碳水化合物,光靠蛋白質維生的阿金博士主要死亡原因。
睡眠時的腦部運作並不輸清醒時,工作內容不同而已,有能量才能正常工作,若晚餐缺乏碳水化合物,常導致短期記憶的衰退等。
所以能不能任何一餐少去碳水化合物、甚至禁食碳水化合物是好是壞,這樣看來已經很明顯了。
均衡飲食必須落實在每一餐。
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
香甜多汁的蓮姆(蓮霧)
再次回到快樂農友單元,就說沒這單元了...(被揍)
上回吃到香甜多汁的水果玉米,立馬訂了每年都一定要吃到的蓮姆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looka330/article?mid=38333
今年的蓮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,為什麼還可以比之前更甜啊(拍桌)?
第一口咬下的感覺挺熟悉,就是少去一般蓮姆第一口的微澀口感,並且多汁
越接近屁股,甜度越高,很難解釋西瓜的多汁清甜為什麼會出現在蓮姆身上?那個甜的方向又跟西瓜不太相同來著...
這種東西,如不是吃到籽,一定都是連蒂帶屁股的通通吞下去
照慣例多訂一些分送長輩,敲擊有面子
冬天正是蓮姆的產季,愛吃的饕饕饕客還來得及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nature_sweet777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