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在這一篇文章提到我是怎麼開始接觸金屬加工的,主要是2004年時,我想修復老遙控模型
為了升學,國中畢業到研究所結束,除了修理、組裝腳踏車,我不曾拿起工具做些什麼
那次的開始,靠的是一把工具鉗、新買的鐵皮剪、以及手鑚一支
做成物如下圖,主要是我拿鐵皮剪裁切電腦機殼、以手鑚鑚孔
用手鑚鑚鐵板,我想這輩子應該不會再發生了,滿手水泡的...
完成的興奮感沒維持幾分鐘,越看越不滿意,兩個月後我買了這台鑚床
PS:照片是要轉賣時拍的,買的當時還沒有後面的帶鋸機
還有這台"木工帶鋸機",換上細齒鋸條,我拿來鋸切鋁合金
鑚床與帶鋸機合作的結果就如下圖左,是個馬達座
木工工具轉速偏高,鋸起鋁合金真是燙的可以,
1234右手鋸、2234換手再來一次...我就這麼兩手交換使用,休息的那手放進水裡降溫
當初能鋸得這麼圓真不簡單!
用木工帶鋸鋸金屬,我想這輩子應該不會再發生了,滿手水泡的...
下圖是鑚床與帶鋸機的另一代表作
完成的興奮感沒維持幾分鐘,越看越不滿意,兩個月後我買了這台迷你車床
以及這台小銑床
第一個作品就是重做馬達座,說真的,車銑床送來套房時,我還不知道該怎麼使用...
學物理有個好處,就是讓人摸索新事物能有個準則,雖然不甚完美,但也不至於偏離大原則
至少我頭一次使用車床主軸沒轉錯邊、進刀方向也算是OK...
惟獨我不知道車刀要磨,沒有磨車刀的情況下做出如下馬達座也算是不簡單...
有一天我拜訪國小同學,他爹是車床老手,他告訴我車刀要磨=.=
他磨車刀的當下並沒有讓我看到,不過我把聽到的聲音記下來
回到台北,我便拿著車刀,試圖在砂輪機前磨出一樣的聲音,並仔細端詳他磨出來的刀子再加以模仿
聽聲音我能知道磨刀子的力道與時間、看成品我能模仿其形狀
於是完成如下四根車軸,四根的尺寸誤差在0.03mm以內,不過當初沒辦法完成緊配的培林孔
搭配銑床完成這樣的東西
那個時候做東西的速度相當慢,技巧有待磨練,不過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呢...
那陣子每天夜裡我都做夢,夢見我在機械加工,不斷的磨車刀、進刀、出刀、插銑、側銑...
一個農曆年假結束,突然做什麼都很順,完成如下的作品
不過,切斷作業對當年的我來說很困難,於是跟李小奇買了"臥式帶鋸機"
他真的很好用,幾乎每次的加工都有他的幫忙,他就像斷頭台一般,鋸切我想要的素材
鋸切的同時我還能做別的活...
木工帶鋸機也已漸漸不合我的需求,於是2006年再跟李小奇添購這台二手的300型立式帶鋸機,
這台機器真的很棒,除了鋸切東西很方便,他還能讓我拿來熔接鋸條...
現在連臥式帶鋸機的鋸條都是他在負責熔接的
要車要銑大概都不成問題,不過我沒有處理薄板的傢伙呢!
某天我跑去汐止買了這個,連帶一些傾斜工作臺什麼的,那天我買了大約八十公斤的金屬塊
一個人抓著這些東西,青筋爆露的走在路上,搭公車回台北,沿途路人見狀無不閃避...
完成的作品是這個:recoil system
李小奇說:"大機器可以做小東西,小機器不能做大東西",於是我買了台中古五呎車床
她的年紀比我大、手輪方向完全相反,逆時針反而是進刀...
為了這個還請李小奇幫我重新配電,另買一部家用電轉三相的變相機
完成的作品是這個可潰縮的車體
還有組合式的齒輪箱...
還有一些委託案...
因為她實在太老了,精度才校正過,沒多久又"走精"了...
於是又再買了台小車床,大小介於五呎車床與第一台車床間,目前仍在我工作室服役
以下是五呎車床退役前的代表作
因為當時買了新東西,打算另一階段的開始
我買了小型CNC銑床...
結果至今還沒有任何作品出現,實在是太忙了...
這是距離現在最近的大型買物了:一番銑床
綜合以上、以及一些未露臉的手工具,我做了這個
這期間受了不少高人指點,我想,魯流加工還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
謝謝一路上幫助我的大家!讓一個門外漢有機會一窺門內究竟!
我的博士班論文也用到這些技能,有朝一日我會公開發表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