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rratec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,應該就是具有弧形線條的"香蕉車"
與2010年新款相較
我1995年購買的香蕉車,除了顏色好笑、後勾爪不具備卡鉗座外,主要設計幾乎沒什麼更動
從消費者的觀點來看,這就少了刺激購買慾的新鮮感
從物理的觀點來分析:
1. 沒有斷點(一般車架於座管下方有連接前後的焊接斷點)、一體成形的弧形上管強度較高,而且一車還有兩根上管
2. 上管為弧形,不會有應力殘留,車架所受的力會分散至兩端點(後勾爪、前三通<=香蕉車應該是"四通")
3. 因為第2點,所以後輪遇到顛簸,力道可以順暢的導進前叉吸收,所以其過的人都會好奇:後輪好像有點避震的功能,可是這是單避震車...
3. 也因為第1、2點,整個車體剛性極高,路感很像是鋁合金、或鋼管公路車,踩踏力道流失極少
我猜正因為這些,香蕉車的設計不需要大幅更動,於是我也沒有購買新車的必要
只需替沒法裝碟煞的後輪做些改裝,於是有如下圖的舊作
其實仔細看碟盤不難發現:來令片吃深不夠
用下圖來表示:紅色方塊代表煞車來令、黑線代表碟盤、箭頭表示煞車來令作動方向
下圖的來令位置太高、吃深不夠
時間久了會如下圖所示:正常磨耗部份因損耗而下陷、未磨耗部份成為凸起
等整常磨耗部份各自損耗掉碟盤的一半厚度便是惡夢的開始
煞車時:未磨耗部份互頂,致使下方來令無法夾住碟盤,煞車就神奇的不見了...
我曾看過不少汽、機車的台客改裝加大碟就有此現象,如此改裝加大碟不僅要顧慮轉接座強度不足
還要擔心上述問題
因為閒暇不是那麼多、加上騎車次數也不夠頻繁,便把問題閒置在那邊 (其實也相當七上八下)
這回真的該做些什麼了!看看來令磨耗程度,心裡這麼想著...
而且,當年功力不足,碟煞座胯下挖太深,所以要放一張鋁片填補間隙
還有,胯下寬應該是7mm,過去用小小桌上機(68KG那台)
直接用7mm刀,因為機台剛性不足、加上震刀,使得胯下寬擴到幾近於7.5mm
所以螺絲上緊後,必須要墊墊片,後勾爪並非與碟盤完全平行,前後墊的厚度也不同
單車嘛~本來就一堆墊片...以前是這麼自我安慰的
很多輕度客製化調整就是這麼墊墊墊出來的...
既然是自己車要用的,為什麼要墊片???
這回我用CNC做出卡鉗輪廓、再用傳統機做出7.02mm寬的溝,那0.02mm是為了噴漆不均勻處
新舊比較
胯下寬7.02mm、深16.00mm,都是一次到位
前後螺絲孔肉厚不等,以確保卡鉗與碟盤平行度
看胯下與後勾爪,完全貼平啊!!
最前方1mm處開口較寬(不是7.02mm),是為了躲開魚鱗焊接
上卡鉗
看那光繫:很平行啊!!
PS:右下的光一直被快拆擋住,怎麼橋就是橋不好...=.=
剩下的,就是趕緊把從前未磨耗的凸起多磨幾下囉~